轉眼間,TT已經到了上中班的年紀。
不是說"一定"要在甚麼時間去上幼稚園,TT在社會情緒發展的人際互動上的確需要學習。
蔡文哲醫師開的處方,就是:去上幼稚園。

我得承認我是個放不開手的媽媽,不過透過台大的職能復健,循序漸進的讓TT學習脫離"依賴",最近好像也有很大的進步。
找了住家附近的幼兒園,每一家的專長與教學都各有特色。

試讀的幼兒園是在離家稍遠的森林幼稚園,會讓T媽稍稍放心是因為行政主任有提到針對發展遲緩的孩子,
園所會進行通報,並安排配合早期療院資源。

原先刻意要讓T念小班,但是老師/院方建議還是以年齡為主去適應中班的學習進度。
試讀前也提供園所關於TT的發展評估報告、節律器須知、抗凝劑服用須知..等資料。
試讀前班級老師來電先了解TT的情況,
尤其是有磁性的教具對節律器的影響這一點,老師也表明願意配合撤離教室內有磁性的教具
,溝通後改以TT每周回診請假時再讓班級孩子操作磁性教具。

還有一點,老師希望能在一開始跟班上同學介紹TT的身體狀況,包括節律器,
這一點我原先希望是不要有的,私心的不想讓其他孩子們用異樣的眼光來看TT。
但老師堅持,一是由老師說明可減少由孩子自己揣測反而用不當的話語,二來是教導孩子應該要如何幫助其他同學的需要。
TT終究要面對的、學習的,我怎麼能先幫他設限呢?尊重與信任,應該是我能夠給的最好的支持吧。

最後,以試讀半天,約定讓家長先陪讀一周,開始了T的幼稚園體驗。

試讀前一周,每天跟TT聊上幼稚園的事,也為上幼稚園的自理能力做準備:
1.提醒上課時要聽老師的話、
2.有問題要跟老師說
3.與同學的互動,如果有小朋友打人/欺負人要怎麼說的SOP
4.搶東西要怎麼表達的SOP
5.上廁所的穿與脫
6.刷牙的步驟
7.上課時間,家人不在身邊的心理建設

DAY 1
入園打招呼→TT對於跟陌生人打招呼是熟練而且熱情的
進教室換室內鞋→換上副木與穿鞋需要的細節與力道較多,獨立完成仍然有困難
跟小朋友互動→
   (1)班上同齡的同學很熱情,會主動來打招呼,女孩兒也會主動來牽TT的手
   (2)TT對同學的認知,身高體重都比TT大一個頭,TT指著男孩兒會說:這是哥哥,指著女孩兒會說:這是姐姐
   (3)跟同學的對話:沒有,感覺TT對教室裡的教具興趣比人大
   (4)隔壁的女孩兒看著不太說話的TT,對我說:她會害怕,她想找媽媽,她想回家(孩子們真的有不需要語言溝通的心靈感應阿~)
   (5)同學伸手要摸胸前開刀的傷疤,T沒有回應
吃點心→完全沒興趣,老師問了好多次,T都拒絕一起吃
跟老師互動→
    (1)老師跟同學介紹TT前,放了音樂,請同學們閉起眼睛傾聽,然後才把TT帶到前面
(2)老師抱著TT介紹時,T肯乖乖的,介紹完(介紹這一段時,T媽是忍著眼淚),請班上同學單獨擁抱T並自我介紹。
    (3)T與同學擁抱時,像是機械性的動作,眼神並無對應,耳朵應該是沒有開
    (4)說故事時間,相較小朋友對老師說故事的專注傾聽,T呈現著人在心不在的狀況,頻頻詢問,故事說完了嗎?我要出去
    (5)趁著老師問TT問題時,T媽溜出教室,老師事後說,T發現媽媽不在時,扁嘴靜靜流眼淚,然後擦掉眼淚後,跑去問老師:
可以幫我找媽媽嗎?
    (6)走迷宮時間,老師帶著T走,T雖不願意哭了,但還是乖乖做完。
    (7)塗顏色,只會亂畫,沒法依照老師的指令"塗滿"顏色
    (8)對老師手上故事書的圖畫比故事本身更有興趣。
(9)戶外活動時間:T顯得很興奮,排隊等待時也會脫隊,肢體活動上有很大的進步,自己會走原木吊橋、會爬網子,男同學也會禮讓TT
半天試讀結束→跟大家道再見時,整個很high,還用了:"許多"大家再見、老師再見,下次再來找你玩喔~

TT的認知→問TT今天上幼稚園,發生甚麼事,TT的回答:
(1)你哭哭
 (2)聽音樂、閉眼睛
(3)溜滑梯
(4)中間還夾雜著這兩天去其他地方玩的片段
晚上職能復健的李老師打電話來關心第一天上課的情況,針對『塗顏色,只會亂畫,沒法依照老師的指令"塗滿"顏色』表示:
(1)TT可能是不了解"塗滿"的意思、
(2)為什麼要"塗滿"
(3)覺得"塗滿"很無聊


 

 
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T家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4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