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我有記憶開始,她已經是老人家。

個性剛烈,情緒不穩定,所以,我們家的生活,在我開始會思考的時候,就是扭曲的。

老人家對家裡的愛,無庸置疑。

也許從未謀面的爺爺在父親未成年時過世,一個女人家獨立張羅撫養孩子成長,這樣的背景下,

對於相依為命的父親,有著特別深厚的感情。

母親嫁給父親後,老人家感受到父親的生活重心的轉移,在我們這些孫子出生後,

她不想和人分享。年幼時候,我們每天一定要回答的問題是,長大後要孝順的人是奶奶還是媽媽?

媽媽的姓氏和我們不同,長大後要讓姓氏不同的人離家。

她愛著我們,想捉住我們的心,可是越是這樣,我的心理疑問越多。

個性溫吞的母親,常常在午後,半掩著臉,偷偷的在廚房哭泣。

母親的哭泣是無聲的,如同她吞進的苦。

不斷告訴我們,有的人就是刀子口豆腐心。長輩就是長輩。不能忤逆。

成長過程中,也許是重男輕女的觀念,也許是我不受教,

我和老人家的衝突,不斷上演,

我不懂為什麼過年初二要和母親回娘家,是大逆不孝的行為,

我不懂,個性溫吞,毫無心機的母親和她口中的惡媳婦怎麼都兜不起來。

我不懂哥哥弟弟們怎麼都沒人站在母親這一端。

個性剛烈的她,和不肯屈服的我,換來的結果常常是被她情緒失控的打到皮肉顫開,

揪著頭髮狂打,越是這樣我越不屈服,一滴眼淚都不肯落下。

我很想恨她,父母親的孝心不斷苦勸著我,說她是愛我們的,只是方法不對。

如果她表達出來的是愛,她的愛怎麼讓我們這們痛苦。

我和她的衝突,她完全怪罪在母親身上,

父親外出工作,家裡只剩母親和她,母親只得無條件接收她所有的情緒。

我一直以為,忤逆她能為母親出一口氣。

自國中畢業後,搬離家裡居住的我,在多年後,才從父親口中得知,

每一次衝突後,我可以離開家裡,回到我自己的窩。

但留在家裡的父親母親,卻要面對她好長一段時間的言語行動折磨。

父母親心甘情願承受,這長久以來的一切。

有時候想想也許我們整家子一走了之,也許她才會珍惜她所有的。

可是母親卻說,這樣她一個人要怎麼活?情願咬著牙忍受,還是顧慮著這位,不曾把她放在心上的婆婆。

常常想著,有一天,她總會後悔,總會後悔的。這樣想著的同時,也許有著復仇的安慰。

母親和父親,卻不願意,讓老人家有承受後悔的一天。

以前不明白,縱使我理性的以為,我可以不把她當成一回事的活著,

總在想到她越來越衰老的模樣,淚流滿面。

我們日漸茁壯,也有了自己的家。父親,母親在歲月的流逝,越發越衰老。

他們倆不變的話,依然是:

有一天,我們都會變老,

變得不良於行,變得思緒不清,變的不講道理沒有邏輯。

但是還是抹滅不了,長輩自小呵護著我們長大的事實。

我的眼淚,原來是因為,這份親情的牽絆。

我能明白的,愛也可以讓人,如此心痛的糾結著。剪不斷。

接受她,給我們的愛,縱使這份愛是如此的沉重。

不斷的跟自己說著,她只是老了,有一天,我們也會變老的。

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

在回鹿港看住院的她,這是那時心理想的事情。

老人家衰老得快,沒有消滅反而增長的壞脾氣依舊。

在國中時面對她、青春叛逆時期和成家以後面對她的心情,我明白,我真的變了。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T家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3) 人氣()